摘要:,,备受关注的天文奇观“七星连珠”现象即将上演。据央视报道,虽然这种现象在天文领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但公众并不需要过分迷信或上当。,,据了解,所谓“七星连珠”,是指太阳、月亮以及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这七颗星球在特定时间出现在天空中的罕见排列现象。这种现象每过几年或几十年便会发生一次,引发了众多天文爱好者的关注。央视提醒公众,对于这种天文奇观,公众应理性看待,避免被一些夸大其词的宣传误导。,,央视指出,虽然七星连珠现象确实值得观赏和研究,但它并不会带来什么神秘的力量或影响日常生活。公众应关注科学事实,不要轻信没有科学依据的传言。对于某些商家借机炒作或宣传的行为,公众也应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七星连珠是一种天文奇观,值得公众关注和欣赏。但在欣赏的同时,我们也应保持理性思维,不信谣传谣,避免被一些不实信息所误导。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罕见的天文现象,同时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它。
近期,“七星连珠” 成为网络热词,相关话题热度居高不下。不少传闻宣称,2 月 28 日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将排成一列,形成罕见的 “七星连珠” 天象奇观,甚至冠以 “77 年一遇”“一生仅此一次” 等夺人眼球的说法,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然而,央视及多位天文专家提醒,面对这类说法,公众需保持理性,切勿盲目跟风。

北京天文馆科普专家表示,所谓 “77 年一遇” 或 “一生仅此一次” 的说法并不严谨。从科学角度看,这种表述只是在大尺度时间范围内的简单数学平均,本质上是一种数字游戏,缺乏科学依据。
从观测角度而言,此次 “七星连珠” 远非公众想象中那般壮观。据了解,从 2 月 20 日至 3 月 1 日,日落之后,土星、水星、海王星、金星、天王星、木星和火星虽都会出现在地平线之上,但其中土星因过于靠近太阳,极易被太阳光淹没,观测难度极大;海王星亮度仅为 7.8 等,且高度角低,不仅需借助大口径天文望远镜,还易受低空尘埃影响,对普通观测者而言,观测挑战巨大。实际上,对社会公众来说,此次 “七星连珠” 真正肉眼可见的大概率仅有金星、木星、火星三颗行星。

上海天文台相关专家介绍,此次参与 “连珠” 的行星自西向东依次为土星、水星、海王星、金星、天王星、木星和火星,将在黄昏日落后不久出现。从最西端的土星到最东端的火星,张角达 117°,横跨大半个天空。但由于金星位置偏北,使得 “连珠” 形态并不完美。更为关键的是,天王星和海王星亮度极低,肉眼根本无法看见,土星和水星又因靠近太阳,被黄昏天光掩盖,通常情况下,公众仅凭肉眼难以观测到这四颗行星。
关于 “七星连珠” 的罕见程度,专家指出,目前网络热议的 “七星连珠” 并无严格科学定义。若以七星张角小于 30° 统计,从公元 1 年至 3000 年,共发生 39 次,平均间隔约 77 年。然而,此次 “七星连珠” 张角高达 117°,像这样条件的 “七星连珠”,在三五年内便会出现一次。例如,2022 年 6 月中旬的日出前,就曾出现过一次 “七星连珠”,当时七大行星的张角为 91°,排列比今年这次更为紧凑,观测条件也更佳。

在古代,由于科学知识匮乏,人们常将五星连珠等天文现象与吉凶祸福、国家兴衰相联系。但从现代科学视角来看,行星连珠时,行星对地球的引力影响远小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气候、地质活动等几乎无实质性影响。“七星连珠” 只是行星在各自轨道正常运行时的偶然排列,与个人命运、世间大事并无关联,将其与迷信或超自然现象挂钩,毫无科学依据。
社交媒体平台上,“七星连珠不建议上当” 的话题引发热烈讨论。众多网友表示,此前对 “七星连珠” 的认知多源于网络传闻,经专家科普后,才明白其中真相,今后面对类似说法会更加理性,以科学态度看待天文现象。



天文专家提醒,公众若想观测天文现象,可提前关注专业天文机构发布的信息,了解正确观测方法与相关知识,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同时,观赏天文奇观时,应选择视野开阔、光污染小的地点,以获得更好观测体验。
转载请注明来自和福秀元自媒体网,本文标题:《央视揭秘,七星连珠现象背后的真相,警惕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