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乌克兰军队在库尔斯克地区的行动被形容为一场黄粱一梦。在这场深度军事较量中,乌军似乎陷入了自我制造的困境,最终行动结果适得其反,把自己“送走”了。,,库尔斯克地区一直是俄乌冲突的焦点之一。乌军在此地展开了一系列军事行动,这些行动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相反,乌军的行动显得过于冒进和缺乏深思熟虑。在这场黄粱一梦中,乌军可能过于乐观地评估了自己的实力和对方的弱点,导致行动过于激进,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乌军的这次失败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行动的失败,更是战略层面的失误。乌军在冲突中的表现显示,其在战略规划、情报收集、决策执行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乌军在行动过程中可能忽视了某些重要的因素,如敌方反应、地形条件等,导致行动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这场失败对于乌克兰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还严重影响了其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形象。乌军的这次失败也提醒人们,在军事冲突中,战略规划和执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轻率的行动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军事行动是一场黄粱一梦。这场失败不仅暴露了乌军在战略规划和执行方面的不足,也提醒人们军事冲突的危险性和复杂性。希望各方能够吸取教训,以更加谨慎和理智的态度对待未来的冲突和挑战。
俄乌战场,乌克兰在2024年8月进攻俄罗斯库尔斯克州。
占领区最大时,也就1000平方公里,也没超过库尔斯克州10%的面积,而且乌军最大的战果,也仅仅是一个苏贾县城。
但在西方舆论场上,库尔斯克这块地,可是有非凡的作用。而俄军很快发现,乌军集中了大量精锐,想不计代价维持占领区。显然,这是一个拖住乌军精锐,方便其他方向俄军加快进攻的机会,更是一个高效率消耗乌军的“宝地”,是一个吞噬乌军的“黑洞”。

俄军莫斯科军区第106空降师、黑海舰队第810海军步兵师(2024年扩编)、太平洋舰队第155海军步兵旅、东部军区第83、第11空中突击旅,里海舰队的第177独立海军步兵团等……反正不是海军步兵就是空降兵,这些精锐部队并非全员到齐,但也至少来了营级单位。
剩下的主要是独立团,或者BARS志愿老兵分队,而正规军坦克、摩托化部队极少。在经历了最初紧张而慌乱的增援后,俄军在之后大半年时间,就是以少数精锐兵力,控住库尔斯克战线,以便于消耗乌克兰军队。

俄军火力配置也很有针对性。
前线炮兵并不多,而是加强了光纤无人机的使用,各空降兵师和旅里,都配置了多于一般部队的无人机分队。光纤无人机的作用,是消灭乌军重装备和车辆;
虽然对工事毁伤能力不行,但库尔斯克的乌军,根本没什么正经工事,毕竟是在俄罗斯境内,乌克兰没有时间和资源,像顿巴斯那边那样去玩命修工事。
所以俄军也没在一线配置那么多身管火炮或者火箭炮,也不会像顿巴斯那样,炮击一个区域长达几小时、落弹数千发,把地面炸成月球表面。

除了一线配置大量无人机以外,俄军在纵深,还配置了较多“伊斯坎德尔”导弹、远程火箭炮,还时不时用前线航空兵轰炸。俄军这是为了遮断交通线和屯兵地——乌军在库尔斯克的重兵集团,指挥机关、后勤枢纽和交通线、物资仓库、屯兵地,都在乌克兰苏梅州。
俄军远程火力,大部分打到苏梅州,在这片区域看到的。少部分俄军远程火力,打到俄境内的R200高速公路,封锁尤纳基夫卡-苏贾路段,这里又被称为“死亡之路”。

路上到处都是车辆残骸,散落着碎片和尸体。在库尔斯克战区内,批量可见乌军得到的最好装备残骸——乌军精锐第82空中突击旅的英国“挑战者”-2型坦克,乌军第21机步旅装备的瑞典制STRV-122坦克、CV-90步兵战车,另一个精锐部队第47机步旅,装备的美国M-2A2步兵战车。
以及乌军最宝贵的资产残骸——德国制"豹"式装甲救援车,以及美国M1150突击破障车。

但现在,跟随美欧俄乌关于停战的政治动作,俄军一改在库尔斯克消耗的战略,开始积极进攻,甚至开始在战区南边的东西两边“收口”,想要合围乌军。
所以,这场冗长而残酷的消耗战,恐怕已经到了尾声。
转载请注明来自和福秀元自媒体网,本文标题:《库尔斯克战役,乌军的黄粱一梦与自我送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