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轻人是否不愿消费的问题,存在多种观点和情境下的讨论。,,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关于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讨论,有人认为年轻人不愿消费,实际上这一观点并不全面。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环境、文化背景、个人价值观等。在经济环境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年轻人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愿意在时尚、娱乐、旅游等领域投入更多的资金,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体验。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年轻人获取消费信息和消费趋势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他们更容易受到潮流和时尚的影响,产生消费欲望。也有一些年轻人由于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影响,更加注重节约和理财,他们可能会更加谨慎地处理自己的消费行为。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一些年轻人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环保产品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不能简单地说年轻人不愿消费。在不同的情境下,年轻人的消费行为存在差异。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多层面地看待年轻人的消费问题,尊重他们的消费选择和行为方式。也应该鼓励年轻人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是多元化的,不能一概而论。
本刊记者 崔晓萌
“我去趟超市零食必须装满一车,打包的塑料袋子三毛我嫌多。小一万的手机我不眨眼就换了,几十块的钢化膜却舍不得……”
一首歌,唱出不少年轻人“矛盾”的消费现状。
超市货架前,95后白领小林熟练地打开3个比价软件,只为找到一款便宜 5毛钱的酸奶。“极致省小钱”,年轻人精密拆解每一笔开支——

与同事拼单奶茶时,他们仔细计算满减门槛;网购时反复叠加平台券、店铺券、首单礼金;更有甚者,“小样”消费也已发展成各大平台、门店的抢手领域。
在小红书上,和“小样”相关的笔记多达212万篇;屈臣氏等线下门店,设置了专门的“小样区”。对于消费者而言,不仅花两杯奶茶钱就能体验“贵妇的快乐”,还能避免遇到肤质不适合等“踩雷”情况。
从事化妆品代购生意多年的小楠称,不少年轻人现在询价直接问有没有“小样”,“现在‘小样’比正装更有市场”。
“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消费信条。这一信条不仅体现在比价、“小样”上,更是体现在他们对各类消费细节的关注上。
外卖平台1元的餐盒费,就能触发他们的“价格敏感雷达”。有餐饮品牌因默认勾选2元餐具费,遭遇年轻消费者集体投诉,最终被迫修改设置。
还有人买6杯奶茶,被收取6元包装费,但实际商家只用了两个包装袋,立刻引发消费者不满。随即,“包装费按照杯数而不是使用袋子数量来收费是否合理”成了网友讨论的热点。
“包装可以收费,但钱要让人花明白”,有网友如此留言。
“每当看到配送费超过3元我就不太想点了。”在北京工作的小周说。在一项关于配送费是否影响下单的投票中,超过95%的用户表示有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并非盲目节省,而是追求消费的合理性,拒绝为不合理的“非必要溢价”买单。
28岁的程序员小肖在北京工作5年,消费一直本着“该省省、该花花”的理念。平常吃饭点外卖主打一个“薅羊毛”。一天吃饭基本只花30元、几件 20元左右的白T恤就度过一整个夏天。但最近,他花2.2万元升级了自己的电脑设备,又支付2万元购入了心仪已久的音响。
小肖的消费偏好是当代年轻人消费优先级的一个缩影。
他们能为了吃上平价火锅而忍受等位2小时,却愿意为《塞尔达传说》限定版游戏机支付溢价;愿意支付千元追求耳机的音质细节,对视频网站会员费则锱铢必较;可以在购物平台为了省10元拉三五好友拼单,但隔天却去排队六七个小时买一件动辄上万的黄金饰品。

消费者为买黄金排队7小时
和70后、80后等人群不同,90后、00后们的消费追求品质,但不计较品牌。盈展集团首席营销官司徒婉雯感慨,“如今很多年轻人不愿为大品牌溢价买单,而是追求更务实的消费,同时通过个性商品表达态度。”
年轻人的“抠门”与“大方”,体现了他们追求个性的生活态度。他们用“10 元优惠券”积累掌控感,用“万元大件”兑换生活仪式感。
有网友总结得好,这种消费方式,既是对盲目追求物质的“反省”,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别样理解。
编辑:周琦
转载请注明来自和福秀元自媒体网,本文标题:《年轻人消费态度揭秘,是否真的不愿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