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适当放开与年龄相关的生育力保存措施,以应对卵巢早衰的风险。这一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女性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卵巢早衰问题逐渐凸显。卵巢早衰不仅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还可能对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如何有效应对卵巢早衰风险,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指出,适当放开与年龄相关的生育力保存措施,有助于降低卵巢早衰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影响。生育力保存不仅包括试管婴儿等技术手段,还包括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全面关注和保护。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女性对卵巢健康的认知,引导她们科学应对生育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相关医疗技术的投入,提高生育力保存技术的水平,为更多女性提供生育保障。,,议案还建议建立健全的生育保障体系,为女性提供更加全面的生育服务。这包括完善生育法律法规,保障女性的生育权益;加强生育健康服务,提高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的水平;优化生育环境,为女性创造更加友好的生育氛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旨在保障女性的生育权益,应对卵巢早衰风险。通过适当放开与年龄相关的生育力保存措施,建立健全的生育保障体系,为女性提供更加全面的生育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议案的提出,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女性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最近完结的国产电视剧《180天重启计划》中,48岁的母亲吴俪梅决定生二胎。医生因她有高血压病史,担心妊娠高血压合并子痫发作,建议她慎重考虑胎儿去留。最终,这位高龄母亲成功分娩一名女婴。剧中展现的高龄女性怀孕和生育困难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育龄人群的生殖健康面临更多挑战。根据《育龄人群不孕不育防治临床实践指南(2024)》,中国不孕症患病率从2007年的11.9%上升到2020年的17.6%,估计目前约有3300万对育龄夫妇面临不孕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创科主任阮祥燕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许多42至45岁的女性急于要孩子,但此时已经非常困难。35岁以后女性卵巢功能明显下降,35岁时的生育能力比25岁时下降50%,45岁时下降90%。她强调,应重视与年龄相关的生育力保护保存。当前,一些女性因疾病或社会因素导致卵巢早衰,可以利用冻存技术保存卵巢功能和生育力。单身女性也应在面临风险时有机会选择卵巢组织或卵子冻存。
阮祥燕指出,女性卵巢中的卵母细胞数量有限且不可再生。青春期后,每个成熟卵泡的生长、发育和排出都伴随着大量卵母细胞的闭锁和凋亡。37.5岁时,卵母细胞数已降至约25000个。医学上,应对卵巢老化唯一办法是适时生育。目前,女性生育力保存的主要方式包括胚胎冷冻、卵母细胞冷冻和卵巢组织冻存。“冻卵巢”通过微创手术取出部分卵巢组织进行处理、冷冻和储存,多年后再移植回体内,适应症更广且能同时保存内分泌和生育功能。
2012年,阮祥燕团队建立了中国首个卵巢组织冻存库,并于2016年完成首例冻存卵巢组织移植。截至2024年10月1日,该团队已完成750多例儿童及年轻患者的卵巢组织冻存,41例冻存卵巢组织移植全部成功。然而,目前接受“冻卵巢”的女性基本上都是需要放化疗或骨髓移植的患者。未来,针对因社会化原因寻求“冻卵巢”的女性,包括单身女性,应进行个性化分析讨论。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表示,原卫生部发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禁止给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但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谨慎态度”应该适度改变。安徽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刘长秋认为,“冻卵”、“冻卵巢”只是保存生育力的一个步骤,并非最优选。阮祥燕也提醒,“冻卵巢”虽然能延长女性育龄期,但仍需注意晚育带来的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风险。
北京市将促排卵检查、胚胎移植术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甲类报销范围,成为全国第一个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的地区。2024年9月21日,卵巢组织活性检测和卵巢组织处理也被正式纳入北京市医保。国家医保局表示,全国31个省份及兵团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惠及超100万人次。新版医保目录首次纳入了用于辅助生殖技术的黄体酮注射液。
尽管辅助生殖技术更加安全和可及,但很多女性和男性存在不知情地丧失生育力的情况。阮祥燕建议,各地二、三级医院应尽快建立生育力保护专病门诊或咨询门诊,提升临床医生的认知水平,引导患者及时就医。
责任编辑:于浩淙 zx0176转载请注明来自和福秀元自媒体网,本文标题:《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应对卵巢早衰风险,适当放开生育力保存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