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针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出台了新的政策,旨在系统治理电动自行车(俗称电鸡)的乱象。这一新政将于2025年正式落地实施,显示出广东对于整治电动自行车领域的决心和力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动自行车因其便捷性、经济性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选择。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违规行驶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带来隐患。针对这一问题,广东省政府重拳出击,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政的实施将带来一系列变革。通过加强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从源头上减少违规电动自行车的流入市场。加大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引导他们文明骑行。还将完善电动自行车停放设施,规范停车秩序。,,此次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广东省对电动自行车乱象的系统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预计在未来几年内,随着新政的落地实施,广东省的电动自行车管理将逐渐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这不仅有助于维护交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也有助于推动电动自行车的可持续发展。,,广东省的这一新政为电动自行车的系统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相信广东省的电动自行车领域将逐渐实现秩序井然、安全有保障的局面。
今日,广东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25年将全面推进电动自行车规章制度建设,并采取“全链条治理”模式系统破解“电鸡”难题。这一政策不仅回应了市民对交通乱象的关切,更标志着广东在统筹安全与发展上迈出关键一步。

一、新规聚焦:从“生产到充电”全链条监管
1. 制度先行,填补管理空白
广东省将加快制定电动自行车专项管理法规,明确生产、销售、登记、通行、停放、充电等环节的规范要求。例如,深圳已率先实施新规,要求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15公里、总重≤55公斤,并强制配备脚蹬装置,超标车辆按机动车管理需上牌、持证。江门市则于3月1日起实施《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办法》,严禁电池入户充电,违者最高罚千元。
2. 设施配套:让“电鸡”有路走、有地停、有电充
广州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2025年将优化非机动车道布局,增设集中充电点和停放区,解决“充电难、停车乱”问题。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已新增充电端口46.12万个,整改1.6万栋架空层建筑,未来这一数字还将大幅提升。
二、治理成效:事故率大幅下降,执法力度空前
1. 安全数据亮眼
2024年,广东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7.7%和12.5%,其中电动自行车相关火灾和交通事故显著减少。广州市通过近300套AI抓拍设备严查闯红灯、逆行等行为,涉电单车违法查处量同比激增174.5%。
2. 执法升级:三次违法不处理直接扣车
根据广州新规,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若累计3次违法未处理,交警有权扣留车辆。同时,明确“7个必须、6个不准”驾驶规范,如强制佩戴头盔、禁止超速和改装等,违者罚款50-200元,严重者面临车辆注销。
三、科技赋能:AI劝导+大数据精准治理
广东将推广“AI智能劝导系统”,通过视频监控识别违法行为并实时提醒。此外,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警务模式,严查酒驾、超载等行为,并对高风险路段实施精细化改造。
四、未来展望:以旧换新补贴助力安全升级
为淘汰隐患车辆,四川已推出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广东或借鉴相关经验。例如,换购合规新车可获20%补贴(最高500元),鼓励消费者选择符合国标的产品。
电动自行车治理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课题。广东通过“立法+设施+科技+执法”组合拳,既彰显治理决心,也为全国提供了样本。未来,如何平衡便民与安全,仍需政府、企业与市民的持续协作。
转载请注明来自和福秀元自媒体网,本文标题:《广东电动自行车新政落地,系统治理电鸡乱象,迎接绿色出行新时代(2025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