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全流域共治新模式下的入海河流治理体系建设

浙江,全流域共治新模式下的入海河流治理体系建设

刁达林 2025-03-06 影视综艺 475 次浏览 0个评论
浙江正在构建入海河流治理体系,探索全流域共治新模式。这一重要举措旨在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实现河流的可持续发展。,,浙江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发达省份,拥有众多河流,这些河流是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流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浙江积极采取措施,构建入海河流治理体系。,,该治理体系采用全流域共治的新模式,注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协调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河流治理。该模式注重科学治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这一新模式的实施,旨在实现多个目标。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改善河流水质,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加强河流岸线管理,保护河流生态系统,恢复河流生态功能。还要推进全流域的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构建入海河流治理体系,浙江将进一步加强河流治理工作,推动全流域共治新模式的实践。这将为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举措也将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共同推动中国河流治理工作的发展。

浙江构建入海河流治理体系!近日,浙江发布了《杭州湾海域生态修复提升行动方案》,旨在对钱塘江、曹娥江、甬江等8条入海河流开展全流域共治。省市县三级协同管理120个重点控制断面,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保护河口海湾不仅关注入海“大动脉”,还注重上游“毛细血管”。浙江开展了入海河流上下游协同治理并纳入考核,这是全国首个此类考核体系,为重要海域现代化治理提供新模式。

协同治理的核心是无机氮。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因沿岸城市工业迅速发展和人口密度较高,杭州湾海域无机氮浓度持续偏高。生态环境部将长江口—杭州湾与渤海、珠江口邻近海域列为全国三大重点治理海域。新方案将治理范围扩展至金华、衢州等流域上游地区,并根据各地排放特点采取相应措施。

金衢盆地作为浙江最大的内陆盆地,人口和产业集聚,是全流域治理的关键环节。例如,常山县聚集了医药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等产业,每年排放大量污水。当地计划新建一座处理能力达4万吨/天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并支持企业更新设备和技术。预计到2027年,衢州3个化工园区将建成专业废水处理设施,推动涉氮行业绿色转型。

磐安县有38家养殖业企业,畜禽粪污需经过发酵、沉淀等处理后用于林地和菜地消纳,实现“零排放”。该地两头乌繁育中心将投资600万元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确保资源化利用。金华市农业农村局也在推动7家畜禽养殖场同步提升设施。

此次发布的《方案》计划实施95项治理工程项目,目标是在2027年前逐步降低杭州湾海域无机氮浓度,持续提升海洋生态功能。管控范围严格,即使在距离入海口约180公里的钱塘江四级支流东阳市南江也设有重点控制断面,显示了浙江管好每滴水的决心。

此外,浙江还设立了入海河流财政奖惩制度和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前者由省级财政拨款,按达标情况分配;后者由上下游两地签订协议,依据交界处水质进行“对赌”,形成相互激励的治理氛围。省外,浙皖两省签约共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样板区,进一步完善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转载请注明来自和福秀元自媒体网,本文标题:《浙江,全流域共治新模式下的入海河流治理体系建设》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